两部委:将持续紧盯机动车检验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力度

 
 
 
 
 
 
 
 
 
 
 
 
 
 
 
 

       近日,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台《关于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伪造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情节严重判定标准的意见》。文件细化明确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依据,加大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紧盯机动车检验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力度,坚决遏制机动车检验造假乱象,着力营造行业健康发展生态。

 
 
 
 
 

 

 
 
 
 
 
 
 
 
 
 
 
 
 
 
 
 
 
 
 
 
 
 
 
 
 
01
 
政策背景与目标
  近年来,部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通过篡改数据、伪造报告等手段牟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并威胁生态环境安全‌。为解决基层执法中“情节严重”标准模糊、处罚尺度不一的问题,生态环境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台该《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量化判定规则,强化法律震慑‌。
02
 
政策执行与监管方向

市场监管部门将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打击检验造假行为‌。通过动态检查、数据溯源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同时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推动行业自律‌。

03
 
政策意义总结

该《意见》通过明确可操作的量化标准(如10辆车、2年累犯等),统一执法尺度,避免自由裁量权滥用‌。同时,行刑衔接与信用惩戒的双重机制,构建了“不敢造假、不能造假”的监管闭环‌。

《意见》规定,为依法严肃查处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行为,规范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判定,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伪造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中的“情节严重”:一是构成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二是2年内因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受过1次行政处罚,又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三是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涉及10辆以上车辆的;四是造成重大环境影响或社会影响的;五是其他依法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的情形。

《意见》明确,对符合上述情节严重情形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严格处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取消其检验资格。
 
 
 
 
 
 

 

 
 
 
 
 
 
 
 
 
 

 

 
 

 

 

首页    两部委:将持续紧盯机动车检验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力度